常言道: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這是學以致用的綜合體現(xiàn),在畫家孫忠民看來,其中又有了一種更深的意思。
先說讀書。孫忠民從小喜歡繪畫藝術,由于歷史的原因,錯失了進入專業(yè)美院讀書的機會。于是,他以執(zhí)著的毅力,從自學起步,讀專業(yè)書籍,利用一切機會向?qū)I(yè)老師請教,由此打下了扎實的西畫功底。后來,有幸一直從事油畫創(chuàng)作及教學工作。
大約十五六年前,孫忠民又移情別戀,愛上了中國畫。好在藝術是相通的,因為有西畫的基礎,轉(zhuǎn)向畫山水、花鳥,也算是輕車熟路了。當然,臨習古典名作是了解傳統(tǒng)的惟一終南捷徑。數(shù)年間,他虔誠地捧著這碗筆墨的“蘿卜干”飯,竟吃得津津有味,逐漸壯實了起來。但他并不滿足于此,總有一種“紙上得來終覺淺”的感覺。他想到了,要和以前畫油畫時一樣,到大自然中去讀那本大大的書,以充實自己的創(chuàng)作靈感。
再說行路。如今的飛機、高鐵、汽車給人們帶來了快速的便捷,空間距離不再是問題。于是,只要有時間,孫忠民常會約上三五知己,背上畫夾,結(jié)伴而行。他更樂于隨由市美協(xié)沙龍、海墨畫院等組織的寫生采風團,先后在云南昆明、貴州烏江、河北太行山、浙江仙居等地尋尋覓覓。漫長的旅程,觸目的美景,化成了一幅幅水墨淋漓的小品,或線條簡潔的鋼筆速寫,這些點點滴滴的記錄,是他的所思所想,也是他的追求。
孫忠民認為,外出寫生就是讀書,這不僅是個人筆墨技巧的錘練,是認知的考試。更重要的是,碰到任何疑惑,可隨時向領隊老師如夏建峰、應鶴光、沈培鑫、紀康金,或同道討教和交流。回到畫室,寫生作品又成了日后創(chuàng)作的素材,實在是一個快樂的循環(huán)。(耿忠平)
孫忠民,男,1950年生。自幼喜歡繪畫,墨谷子先為啟蒙老師。長期從事美術教育,昂立教育學院美術創(chuàng)意本科班教師。進修上海書畫院樂震文老師山水畫高研班?,F(xiàn)拜王克文老師門下。學習永遠在路上。
1993年任上海市青少年藝術進修學校分校長。
2011年進上海書畫院舉辦中國山水畫研修班。
2014年水墨山水農(nóng)家樂入展上海市藝術館。
2014年參加上海市民大展。
2018年加入上海美協(xié)沙龍七期。
2019年入展上美協(xié)上海中國畫小品展。
2020年入展上海書協(xié)第九屆篆隸書法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