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州在秦漢時期已是貨品匯聚的重要都會,隋代至元,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繁榮,廣州作為這條“絲路”的主要起點,港口中外商舶云集,千百年來經廣州運銷出口的絲綢、陶瓷、茶葉,經過海路銷往世界各地。
茶葉店-1684年,康熙廢除禁海令,設粵、閩、浙、江四大海關,允許與外界通商。但當時的清政府并沒有成型的外貿體制,無力接待外來商船。
成衣店-于是1686 年,粵海關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較有實力的商行,代理海外貿易業(yè)務,俗稱“十三行”,后來行商家數變動不定,少則4 家,多時26 家,但 “十三行”已成為這個商人團隊約定俗成的稱謂,可以說,“十三行”是清王朝的“外貿特區(qū)”。
綢緞店-到1757 年,乾隆下令“一口通商”,四大海關僅留廣東一處,“十三行”更是達到鼎盛時期,對中國后來的經濟發(fā)展甚至世界貿易都產生了重要影響。
瓷器店-幾乎所有亞洲、歐洲、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(qū)都與十三行發(fā)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,大量的茶葉、絲綢、陶瓷等商品從廣州運往世界各地。此后的100年間,廣東十三行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%的關稅收入。
打包店-物質方面的交易也促進了文化方面的雙向交流。
燈籠店-為了滿足西方人對中國的好奇心,也為了適應貿易的需要,清代廣州出現了大批外銷畫畫家、畫店和作坊。
畫店-這些畫家與畫店描繪廣州以至中國各地風光景物、鄉(xiāng)土人情、各行各業(yè)。
神像店-外銷畫被大量生產,運銷國外。
西洋家具店-現在歐美各地稍具規(guī)模的博物館,無不藏有外銷畫,包括多頁的套冊,這是18、19世紀西方人的收藏興趣及時尚所在,而這些歷史遺存也成為今天我們審視過去的一扇窗口。
戲服店
藥店
鐘表店
竹木家具店
做嫁妝錫器的店
做金箔的店
絲綢制作-除了商鋪、市民生活以外,還有大量的外銷畫繪制的是絲綢、瓷器等產品的制作過程。
選礦-瓷器制作過程
選礦
練泥
練泥
練泥
拉胚成形
拉胚成形
拉胚成形
拉胚成形
拉胚成形
燒制
燒制
燒制
燒制
燒制
繪圖
繪圖
上釉
包裝
運貨
裝船
卸貨
驗貨
來源:大粵藝術公眾號
歡迎關注中國美術家書法家藝術網!